在中国近代反抗外族入侵的历史中,有一位可歌可泣的将军,时至今日仍为我们所缅怀,他就是海鸥将军戴安澜。不仅因为他能够抛弃党派偏见,大力支持国共合作,更是因为他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在台儿庄,在昆仑关,在缅甸均让敌人闻风丧胆。
这里之所以提到戴安澜,正是因为他以岳飞为榜样,并将他的《满江红》印发给自己200师的各级官兵,用以铭志。而这首《满江红》正是我们所熟悉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介绍这首词之前,首先需要对岳飞以及写这首词时的历史背景做个简单介绍。岳飞出生于汤阴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时便沉默寡言,但却对军事十分热衷,最终拜师于著名武术家周侗门下,此人在评书中传为三国名将姜维的后代,但史料中对其介绍并不多。岳飞青少年对军事的热衷可能和其家庭有关,也可能是天性使然,岳飞以“武圣”姜子牙为榜样,而岳飞后来也自然而然地踏上了军旅生涯,并凭借自己杰出的才能,成为后来整个南宋军事力量的核心人物。
此词作于1134年,正是岳飞取得襄汉之战胜利时,为南宋建政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的战役,最终克复襄阳六郡。岳飞因此役晋升为清远军节度使,由此此篇《满江红》的基调是慷慨激昂的。
首句,作者形象地用头发顶起帽子的夸张手法表现怒气之至,身倚栏杆,滂沱的大雨刚刚停止,不禁抬头遥望远方,对着天大声长啸一声,表现自己奋发图强的志向。前六句很有画面感,可以让人联想到一个三十岁的将领,在滂沱大雨后,目睹着满目疮痍的国家,对上天发下了“不破楼兰终不还”似的誓愿。后面作者发出了自己的感慨,由现实世界转回内心世界,自己年仅三十余岁的年纪便已取得了建节清远节度使的功名(和当年的宋太祖建节时年纪相仿),但现在所取得的的这一切功名却在自己眼中如同尘土一样不值一提,因为彻底驱除外敌的目标尚未达成,而自己南征北战十余载却更多地是在云和月的陪伴(孤寂)中度过。(所有的一切寂寥只因心志未成)正因如此,不要空度时光,等到那使少年人两鬓斑白的时光来到,只能在悔恨中暗暗度日。词的上阕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了解岳飞的人应该知道,岳飞是一个孤寂的人,另一首词《小重山》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样在这里,岳飞表现出的也是一种较压抑的情绪,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即使此时已经取得了难得的大捷,然而这一切距离岳飞心中的目标还很是遥远。
下阕开始,作者想起七年前北宋皇族被金人虏掠的靖康之耻,此种深仇大恨尚且未能昭雪(他们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作为臣子的自己身为大宋国人的饮恨何时才能消解。“我”愿一辆辆驾驶着战车直捣贺兰山(河北邯郸境内,幽云十六州),到时恨不得以女真血肉饮食以壮志(曾经的匈奴,五胡也都导致过华夏陆沉,汉朝和晋朝时),最终彻底收复所有曾被夺去的河山,回京朝见天子。下阕的愤慨情绪彻底爆发,联想到曾经的种种耻辱,不禁对外族入侵者悲愤异常,最终发下了收复旧河山,回京复命的宏愿。表现出作者身上军人的烈性与担当。
不过遗憾地是,在南宋那个时代,苟且偷安者大有人在,虽然岳飞屡立战功,但朝廷那些“肉食者”并不打算给他收复旧河山的机会。朝廷先后两次同金人议和,第一次议和被金人撕毁条约后,南宋被迫还击,在岳飞的节节捷报下却未能吸取教训,反而又一次同金人议和,并以牺牲岳飞为代价表示对金议和的“诚意”,最终使得那些高位者在“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自我麻醉中高枕无忧。
除了上面这首《满江红》,岳飞的另一首于四年后的1138年所作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也很为著名。在岳飞的后来的追封的称号中,“鄂王”是其中之一,为赵构养子孝宗之孙宋宁宗追封,之所以会有如此追封,正因为鄂即湖北,正是岳飞的岳家军伊始之处,1138年,岳飞在上书继续北伐无果后,回到岳家军的常驻地鄂州(今武汉武昌),登黄鹤楼写下了这篇《满江红》。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作者登上黄鹤楼,举目远望,联想到故土已在荒烟中成了断壁残垣。然而曾经的那里,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宋徽宗修建)万岁山前奇山异石,蓬壶殿里歌舞升平。如今那里却已被女真人的铁骑蹂躏,现在的开封城外,风尘漫漫,形势险恶。作者在上阕用一幅幅画面进行回忆以及联想,在对比之中更加表现出作者对曾经故土现状的不忍。
士兵现今如何?他们的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现今如何?他们的尸身已填满了溪谷。曾经大好的河山如今已田园荒芜,万户萧疏。(故国被蹂躏至此),何时朝廷才能同意我的请求,从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大兵直到黄河和洛水(此时南宋退于淮河一线),那个时候“我”再度归来,重续此次黄鹤楼之游,骑黄鹤(心境大不一样)。下阕作者用极其沉重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在金兵蹂躏下生灵涂炭的场景,由此更表明了作者请缨出战的决心。等功成之后,再回来,方可真正尽兴。,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岳飞之心绪难下。
两首词的核心主旨都是相同的,即收复旧山河,使沦陷区的百姓免于水深火热之中。然后最终岳飞的愿望并未实现,他并没有败给敌人,而是败给了自己国中的那些“肉食者”们。1134年,岳飞第一次北伐,取得大胜因功晋升清远节度使,写下了第一首《满江红》,以铭心志。1136年,岳飞先后进行第二,第三次北伐,第二次北伐,连连大胜,朝廷怀疑连胜十分蹊跷,从而以弄清细节为由导致粮草迟迟不到,岳家军迫于粮草未能继续扩大战果。同年年底金人扶持的伪齐向宋朝发动进攻,最终岳飞率领两万军队驰援安徽,但到时战事已结束。高宗只得让岳飞回师,而在安徽淮西灰头土脸的伪齐,此时又转攻河南湖北交界的岳家军,最终被快速回援的岳飞军击破,这也就是岳飞的第三次北伐,此次北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次年1137年,伪齐被金人觉得无利用价值而被废一事。伪齐被废后,岳飞借此机会上书北伐,被拒,次年春,1138年,岳飞便在黄鹤楼写下了第二首《满江红》,而同时也在希望着再一次北伐,完成收复河山的愿景。然而两年后1140年,岳飞终于有机会进行第四次北伐时,离他目标实现最近的时候,却最终在十二道金牌的命令下,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岳飞的两首《满江红》至此也简单介绍完了。岳飞曾经说过“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在当时当世,甚至是在今天,依旧有人怀疑着他,但他在监狱中所写的“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绝笔字却足以表明他的问心无愧。当时当世抑或是今天,纵有浊水向他袭来,然而他的名字以及他的事迹终究会像他的那两篇《满江红》一样,永垂不朽!
2025-04-30 03:10:36
2025-04-30 01:00:31
2025-04-30 00:56:34
2025-04-30 00:49:05
2025-04-30 00:26:44
2025-04-29 05:51:2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
把钱存在银行,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有几种风险不得不防